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他的硬件条件不完美。
他的出生值得讨论,不是儒生们提倡的道德来源。他的父亲和母亲野合时,有了他。既不是神鸟丢食,也不是仙脚感应。甚至,他的产生还有不太道德的影子。野合,比我与小池的车震,好不了多少。但是孔子本人却很泰然,这是他父母感情到位的产物,他们忠实于爱情,没什么好害羞的。
孔子在编辑《诗经》时,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以爱情诗打头,就说明孔子要告诉大家,要爱就大胆爱,有可能会生出一个圣人。这也符合现代生育学原理,双方和谐的激情,是下一代健康聪明的重要因素。当然,当时孔子估计也没研究过这么多生理学知识,他是出于朴素的感情出发的,也是对自己的出生自信。
他的长相值得讨论,不是一表人才、一本正经。到过孔庙的人都知道,孔子长得很怪。当然,古代的人,喜欢把大人物的长相写得很奇怪,制造出神奇的气氛,目的是要突出他们不是人,是神。比如刘备的长手,与王班长估计有一拼,但我看,王班长这辈子,成为帝王的可能性等于零。
还有更怪的描写,比如项羽目生重瞳,是眼睛有毛病吗?看人是不是有重影?他上阵杀敌,是砍左砍右还是砍中间?射箭时,他怎么瞄准?比如朱元璋的地包天、大长脸,估计也不是太夸张,要不然,马皇后当年是怎么看上他的?孔子的长相,头上一个大包,估计是后来寿星南极仙翁的原型。是说他智慧多头就大?还是有别的什么讲究?反正,他长得不像正经人。
第二,他的感情表达不严谨。他强调礼乐治国,他的一个学生当县长,业余时间给老百姓上音乐公开课,就受到了孔子的讥笑“杀鸡焉用牛刀”,直到学生用孔子自己的理论反驳,孔子才承认错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了,他很伤心,箕坐于地大哭,从形象上来说就很不成体统。颜回的同学在安葬颜回时,想借孔子的专车一用,孔子用国家制度来搪塞,不知道他是真伤心还是假伤心。他自己的夫人去世了,他儿子连续三天痛苦母亲,孔子估计觉得吵到自己了,制止了儿子哀伤的行为,父母去世要哀伤三年,是谁说的?
第三,他的理解能力不够高深。老子,他是见过的,但他没读懂老子的学问,于是以“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形容别人。两小儿辩日的文章我们也看过,说明孔子看问题有时也流于表面。他的智力水平虽然较高,但没有到达高不可攀的完人程度。他的知识,主要是靠苦读。韦编三绝这个典故,写的是他在苦读易经,“五十而知易”,五十岁了,他才明白易经,这不是少年天才。
第四,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他拼命推动周公时代的政治复兴,但效果不好,遑遑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推销政治主张,结果还发生受困于陈蔡的事情。当时,秦国即将诞生的郡县制,才是社会制度的发展方向,他企图倒转历史,不是不可能,就是笨。
大家也不要被我对孔子的批评所误导,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我所说的,只不过证明他不是完人而已。我还要以此证明,连孔子都不是完人,那么,书生们挂在嘴边的“法古今完人”,究竟是学的哪一个?
孔子虽然不是完美的,但他是伟大的。
他在知识传播和教育推广上极其伟大。他整理了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除了诗经、春秋、周易,他还教育出一群伟大的学生。有英雄的子路,有外交家及天下首富子贡,有道德先驱颜回。有谓七十二贤士,哪个不是世上豪杰、人中丈夫?
他在对待真理上的态度伟大。哪怕是只能教他一个字的人,哪怕这个人是儿童或者农夫,他都要给人行礼,这是了不起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就是大夫。只要他错了,他马上承认,并即时改正。
他是一个真诚表达爱好的人。他一生不仅仅是教书或著书,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一个音乐发烧友,他还能够很高质量地抚琴。他公开哭公开笑,不掩饰自己的表情。我总有个体会,只有性情中人,才是值得相信的。完全的生活严谨,要么是笨,要么是想骗人。
他在人格上是极其伟大的。他一生说过错话,但从不说假话,在学生面前、百姓面前、帝王面前,他都是实话实说。我现在想,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要么是有顽强的性格,要么是有强大的自信。
孔子的伟大,并不因为他是完人。他是一个努力追求真理的人,不骗自己也不骗别人的人。而后来的儒生,总喜欢用大话自欺欺人。
我们再说说儒生的第二个误解,他们误解了皇帝。
儒生们天天说“为往圣继绝,为苍生立性命,为万事开太平”,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要为别人造福,天天把“经世济民”挂在嘴上,滑稽不滑稽。
其实,儒生们干的事大多是这个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卖知识卖能力的一件事。不要把自己捧得太高,搞一些虚假繁荣。
帝王呢,并不是所谓道德模范,也不是所谓转轮圣王。他们是拥有权势和财富的人,他们是甲方,作为儒生的乙方必须准确把握甲方的需求,才能保证买卖的成交。
有些书生不懂,整天给皇帝提意见,仿佛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死得快。你想,让一个杀人如麻的皇帝讲仁慈,给一个妻妾成群的人讲爱情,那不是找死。你是来求俸禄的,我是来找打工仔,想不到你认真了,认真,你就输了。
科举是皇帝寻找优秀打工仔的入职考试,目的并不是来找老师的,只找能够干活的人。道德标兵有一两个就行了,树立起来可能忽悠百姓,多了,唐太宗也会生气的。
许多书生不会干活,就标榜自己的道德水平,要知道,道德是用动机来评价的,动机是你的内心。人事经理没那么多时间来考察你的内心,他只需要能干人。我想起了陈平,这个人贪财好色,甚至跟自己的寡嫂也有一腿,但并不妨碍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他用自己的能干救了刘邦的命。皇帝需要什么?就需要这样的人。试问,天下的儒生,有几个能赶得上陈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好听,刘邦是流氓、赵匡胤是叛军、朱元璋是和尚,哪个是按这个路子出来的?说明,这个公式有问题。
我还想起了八股文,这种科举考试,有点搞笑。什么起股、束股的,我想起了屁股。起承转合,不仅要按规定的内容,还有规定的字数,这有点专门难为人。我翻遍《古文观止》,没有一篇八股文。因为如此复杂规定下的文章,肯定没有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但是,皇帝为什么要这样考呢?
吴敬梓就看得透,他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一大堆儒生,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用的家伙,包括最终竞争的胜利者:范进。实际生活能力还不及一个杀猪的胡屠户。这种文章没有价值,仅剩下混酒席吃的地步。梯子诗为证:“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纸笔已安排,明年不请自来”。
我们可以试着从八股文的试题类型及后来成功者的情况,大概可以猜测出皇帝的用意。
复杂规则嵌套的文体,只能用圣人的观点说话,极大的限制性,就造成了文章的难度。在意义上,自由发挥的究竟极小;在字数上,随意增减的余地没有。如果有人把今天的高考题比作科举试题的话,那是他没有见识过八股文的规定。这样考,是皇帝招收打工仔的方式,肯定是有目的的。
第一,这是考察智力的一种方式。这有点象数独游戏,在规定字数中要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中心思想既不能脱离四书五经这个教学大纲,还要捉摸出一点新意,非常烧脑子。在规定数量的文字上,还要求对仗,韵脚之类,这对文字的驾驭和掌握能力,也是一个偏执得疯狂的方式。每一股有多少句,每一句有多少字,表达出什么起、承、转、合的技巧,传递出什么圣人当年的思想,等等,通过这些,考察打工仔的智商。从概率上讲,智商高的人,比较能干,皇帝需要能干人,并不一定要你书读得多。
第二,有利于束缚聪明人的思想。以圣人之言为标榜,以高官厚禄为引诱,让聪明人都去读书,都去读范围狭窄的圣人之书,他就不会乱想。真正的聪明人,皇帝通过科举鉴别,给他出路,防止他闲着没事,考虑造反的事情。当然,这种鉴别聪明的方法也不是没用,张居正等许多名臣,就是科举胜利者,他们都是能干人。
原创长篇小说连载,神话魔幻穿越冒险悬疑探秘搞笑言情,草稿首发,欢迎阅读!作品大纲森林河谷大海群山草原沙漠冰川100章节内容简介深林觅仙踪,仙谷再修行海上寻巨宝,重器贯长虹道路连山远,妖鬼布迷城荒野疾风起,疑云暗流凶。作者的话功夫小猫一声喵,网络文学试小...
地球青年陈季川因车祸意外死亡,穿越到仙侠世界,并获得无上法术道果。 一切从‘道果’开始 PS已有均订过万的完本小说黄庭道主...
他是东临齐王,曾经叱咤沙场的战神,一场战事一个阴谋毁了他的骄傲她是安庆大将之女,一场背叛一场退婚毁了她的声名。一场上位者不怀好意的赐婚把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硬生生凑到了一起,她一心保护好自己,但她只考虑到要怎么在那个男人眼皮底下安然脱身,却从未想过若是在那个男人那里丢了心该怎么办。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替代他心中的那人,她只想他好好的。她倾尽所有的付出好不容易换来他一丝的怜惜,却在另一个女子的算计中一点点被磨光,她的心也在一次一次的伤害中渐渐冷了,之后他更是轻易被人挑唆认定她不衷,她终于心死离开,放两人自由。可总有人不愿放过她,想夺她性命永绝后患,多年后她再次回来时,又会书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不是我目空一切,是你们,还入不了我眼界!我想虎遁山林,可蛋疼地发现,没有一方深林,能放得下我这头猛虎!怎么办?想当咸鱼,可实力它不允许啊...
桑榆是一个有阴阳眼的女孩,八岁的车祸后,就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时常会对着空虚处说话,微笑,给人留下了奇怪的印象,等她发现了自己的异常,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了。穆容白天是扎纸店的老板,为活人服务,赚些钞票,养活躯体。晚上是代理死神,为地府服务,积攒阴德,拯救母亲。由于看透了生死轮回,穆容的性格寡淡,没有朋友,不参加...
这本书能带你看懂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国奇迹持续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认知我们的世界角色。在这个关键节点,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目标的设定。而如何设定目标,取决于你怎么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每个人,都该思考在起伏的浪潮中,一个人怎么认知环境?过去40年,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中国式奇迹能否持续?未来,世界会有怎样的格局?在大环境下,你该扮演怎样的角色?...